光线穿过溶液。有些光线会在某些颜色下消失。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来研究材料。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。人们将其应用于医学、环境监测、食品安全等领域。本指南将解释其工作原理、功能以及用途。
紫外-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
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工作原理是光与材料相互作用。它基于两个主要理念:
-
光吸收:材料会吸收光。当紫外光 (200-400 nm) 或可见光 (400-800 nm) 照射到样品时,材料中的电子会吸收光能。它们跃迁到更高的能态。这使得光束变弱。
-
数学规则:朗伯-比尔定律: 这是测量数量的关键规则:
A = ε * b * c
-
A
= 吸光度 - 样品吸收的光量(无单位) -
ε
=摩尔吸光率- 每种材料都有一个对应的数值(L·mol⁻¹·cm⁻¹)。它表示材料对特定颜色光的吸收强度。 -
b
= 路径长度 - 光穿过样品的距离(厘米)。通常为玻璃支架的宽度。 -
c
= 浓度 (mol·L⁻¹)
-
这条规则体现了一个简单的关系:如果光色和光程保持不变,吸光度 (A) 与浓度 (c) 成正比。这就是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含量的原因。绘制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图(校准曲线)是一项常见的工作。
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:主要部件
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几个协同工作的关键部件组成:
-
光源:
-
紫外光:氘灯(D₂ 灯)- 波长约为 190-400 nm,可发出稳定光。
-
可见光: 钨丝灯或卤素灯 - 波长范围约为 350-2500 nm。
-
切换: 机器会在 350 nm 左右的光源之间切换。
-
-
选择灯光颜色(波长选择器):
-
工具:光栅或棱镜将白光分成不同的颜色。
-
狭缝:狭缝控制带宽,这会影响颜色的清晰度和光线的亮度。较小的开口会产生更清晰的颜色,但光线会更暗。
-
-
样品去向(样品室):
-
样品和参比液(通常仅含溶剂)静置比色皿是一种特殊的容器。石英比色皿适用于紫外光。玻璃比色皿仅适用于可见光。
-
光程 (b) 是固定的,通常为 1 cm。
-
-
测量光线(探测器):
-
光电倍增管(PMT): 非常擅长识别弱光(例如紫外线)。
-
光电二极管阵列 (PDA) 或 CCD 检测器: 可以一次性检测所有颜色。这使得扫描整个光谱非常快速。非常适合观察快速反应或连接到其他仪器,例如高效液相色谱 (HPLC)。
-
-
计算机和输出:
-
探测器的微弱信号变得更强。
-
计算机软件:进行数学运算:透射率 (
T% = I/I₀ * 100%
),吸光度 (A = log₁₀(I₀/I)
),保存数据,绘制定量图表(校准曲线),并帮助识别材料(查找峰值)。
-
机器的重要事项: 良好的结果需要正确的颜色(波长精度),正确的吸光度数值(光度精度),以及低杂散光(到达检测器的光颜色错误;过多的杂散光会影响深色样品的测量)。
我们在哪里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
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应用范围很广:
-
衡量数量(定量分析):
-
医药: 测量药物中的活性成分(如维生素、抗生素)。
-
环境: 检查水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,例如重金属(首先需要使用特殊化学品)、硝酸盐、亚硝酸盐或某些污染物(如苯)。
-
生物学:测量蛋白质含量(Bradford/Lowry/280 nm 方法)、DNA/RNA 含量和纯度(A260/A280 比值),或酶的作用速度(通过观察光变化)。
-
-
识别事物(定性分析):
-
它是什么? 最大的峰面积 (λmax)、峰形和摩尔吸光率 (ε) 可以提供有关该物质的线索(例如,它是否含有双键或特殊的吸光基团)。
-
它是纯净的吗? 查看整个光谱可以发现杂质造成的额外峰。
-
-
观看反馈:
-
如何快?:观察光吸收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告诉我们反应进行的速度。我们可以计算速度值 (k) 和半衰期 (t½)。
-
平衡点::确定指示剂的 pKa 值,或者复合物的结合强度 (K)。
-
-
检查质量 (QC):
-
快速测试原材料、制造过程中的零件以及最终产品,包括颜色、不良率等重要指标那里有什么好东西,或者有多少好东西。
-
示例:为了测定饮用水中的硝酸盐 (NO₃⁻),我们利用了它在 220 nm 附近的强光吸收。我们使用已知硝酸盐含量的样品绘制校准曲线图。然后,我们在 220 nm 波长下测试水样,并根据该曲线图确定其硝酸盐含量。这有助于保障水质安全。
紫外-可见光谱法的优缺点
-
优点:
-
简单快捷: 样品制备通常很简单(溶解、稀释)。使用这台仪器并不难。
-
灵敏准确: 它可以检测到非常微量的样品(对于许多物质,其浓度可低至 10⁻⁶ – 10⁻⁷ mol/L)。它非常适合测量常见物质。
-
更便宜:与 HPLC 或 MS 等大型仪器相比,购买和维护成本更低。
-
通常不会破坏样品:您通常可以取回样品。
-
-
缺点:
-
容易混淆:如果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光,就会产生问题。我们可能需要先将它们分离(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)或将它们阻断。
-
主要用于液体: 难以直接测试固体(虽然有特殊附件,但比较棘手)。
-
结构信息有限: 主要提供吸光部分的信息,而不是完整的详细结构(例如红外、核磁共振或质谱仪)。
-
紫外-可见光谱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?
小型仪器:手持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让人们随时随地进行检测——例如检测河水中的水质或识别假药。
与其他仪器配合使用: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常是HPLC、IC 或 FIA 系统的检测器。这将分离能力与紫外可见光测量相结合。
更加自动化:机器和软件更加智能。现在许多机器都配备了自动进样器,可以单独测试多个样品。
更智能的数学: 特殊的计算机程序(化学计量学)有助于从混乱的混合物中得出结果。
重要提醒: 良好效果需要:
-
样品清洁(无污垢,浓度合适)。
-
比色皿非常干净(指纹、划痕或残留物会导致错误)。
-
一台校准良好的仪器(检查颜色和吸光度数值是否正确)。
紫外-可见光谱:简单词汇表
-
吸光度 (A): 样品吸收的光量;
A = log₁₀(I₀/I)
-
透射率 (T%):有多少光能够穿过;
T% = (I/I₀) * 100%
-
摩尔吸光系数 (ε):1 mol/L 溶液在 1 cm 容器中的吸光度。每种材料都有一个特殊数字。
-
路径长度 (b):光在样本中传播的距离(厘米)。
-
波长 (λ):光的颜色,以纳米 (nm) 为单位。
-
光谱带宽:从选择器输出的颜色范围。
-
杂散光:错误颜色的光照射到探测器上,会导致错误。
-
单色仪:拾取一种光色的部分(包含光栅/棱镜和狭缝)。
-
比色皿:用于盛放样品的小玻璃容器(紫外-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使用石英,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仅使用玻璃)。
-
光电倍增管 (PMT) 一种非常灵敏的光探测器。
-
光电二极管阵列 (PDA):一种可同时检测所有颜色的探测器。
-
朗伯-比尔定律(比尔-朗伯定律):
A = ε * b * c
;用于测量数量的规则。 -
参考溶液:用于将仪器归零的液体(通常是纯溶剂)。
-
光谱扫描:测量多个波长下的吸光度,从而绘制光谱。 -
最大吸收值 (λmax) 材料吸收光最多的颜色。
-
发色团:分子中吸收光的部分。
紫外可见光谱法有助于准确快速地测量物质含量。它成本低廉。科学家和工厂经常用它来检测药品、水和产品。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对于正确使用它和理解结果至关重要。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小、越来越智能,并能与其他工具协同工作,紫外可见光谱法仍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。
实验室提示: 请务必先在所有波长 (190-800 nm) 下测试新样品。这会显示样品在哪个波长下吸收光线最佳 (λmax)。切勿在吸收光线较差的颜色下测量浓度。光谱是您的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