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晶体管!你可能会想:“晶体管?它们不就是开关吗?” 的确,它们是微型电子开关——但正是这些开关让我们的手机、电脑以及各种智能设备如此强大。今天,我将一步步、以最简单的方式带你了解:晶体管究竟是什么?如何使用它?它的符号是什么样子的?它在CPU内部占据了多少“居民”?它在未来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
目录
首先,让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:“什么是晶体管?”很简单——晶体管是一个微型神奇开关,可以控制电流的“开”和“关”。当你在其栅极 (Gate/B)上施加电压时,它会导通;移除电压时,它会截止。但别就此止步——它不仅仅是一个开关。它还可以放大信号,将微小电流放大成我们需要的更大电流。这意味着它不仅可以用作开关,还可以用作“放大器”!
好的,现在我们来谈谈“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”。晶体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:双极结型晶体管 (BJT)(双极结型晶体管)和场效应晶体管 (FET)(场效应晶体管)。BJT 有三个引脚——发射极 (E)、基极 (B) 和集电极 (C)。向基极注入少量电流,可以控制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的更大电流——就像用小阀门调节大水管一样。场效应晶体管 (FET) 甚至更酷:它们包括 MOSFET、JFET 等等。你只需要一个电压就可以打开或关闭它们的通道,就像升降运河上的水闸一样。场效应晶体管 (FET) 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功耗,非常适合现代芯片内部的大规模晶体管阵列。
在电路原理图中,晶体管符号是您的导航地标:
一旦掌握了这些符号,你就可以轻松看懂任何晶体管的原理图了。
那么,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晶体管电路是什么样的呢?我们来谈谈几个经典的例子:
掌握这些晶体管电路基础知识,您就可以DIY自己的电子产品了!
在金信阳,您可以以优惠的价格找到所有这些经典产品——我们甚至提供免费样品。
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电路,你知道晶体管引脚是如何连接的吗?让我们来看一下:
发射极/源极通常接地或连接到电源轨;
基极/栅极需要偏置电阻或电容;
集电极/漏极连接到负载或电源。
一些小细节很重要:将去耦电容靠近器件,并正确布局接地层,以确保电路稳定高效。
绘制完整的原理图时,您会看到各种符号、连接和注释,它们有助于您理解结构:
放大器电路中的偏置网络;
开关电路中的上拉/下拉电阻;
差分对中的交叉连接;
CMOS 反相器中的 PMOS/NMOS 配对。
熟悉原理图就像阅读身份证一样——您永远不会迷失在PCB 设计,每个组件都一目了然。
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——你可能想知道,“CPU 中有多少个晶体管?”答案是:如今的 CPU 晶体管数量激增。一部典型的智能手机拥有数百亿个晶体管,而桌面级芯片的数量更是惊人:
没错——芯片虽小,但其“晶体管小镇”却能堆叠成一座完整的城市!
那么,处理器里有多少个晶体管呢?不仅仅是 CPU,还包括 MCU、DSP 和 AI 加速器:
最后,您想知道晶体管有多大吗?下表显示了晶体管尺寸的演变。
时代
工艺节点
晶体管尺寸
比较
20世纪50年代
分立晶体管
~10,000 纳米 (10 微米)
一粒沙
1971年
Intel 4004 CPU
10,000纳米 (10微米)
人类头发 (~75微米)
2000年
奔腾4
180纳米
红细胞 (~7微米)
2014年
iPhone 6
20纳米
流感病毒 (~100 纳米)
2023年
Apple M2
3纳米
DNA 螺旋 (~2.5 纳米)
第一代当时的CPU(英特尔4004)仅包含2300个晶体管,而如今的高端芯片已超过1000亿个晶体管,计算能力提升了1000多万倍!
目前,世界上最小的处理器是IBM的“比盐粒还小”微芯片(2021年发布),其尺寸仅为0.3毫米×0.3毫米,比一粒盐还小,但功能齐全,可以执行基本的计算任务。